✅五月初五,闲坐话端“午”-寿山石文化网-微阅读

Hi,欢迎来访微阅读,手机或平板直接输入www.weiyuedu.cc也可浏览哦。

✅五月初五,闲坐话端“午”

来自 寿山石文化网 发表于 2016年06月09日20:43的微信文章


伫立河畔,耳边传来阵阵擂鼓声,那是端午来临的讯号。五月初五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艾草清香。锣鼓喧天声中,你是否还记恰当年汨罗江逝去的英魂......


潘惊石作芙蓉石屈原薄意方章(局部) 福建东南2015秋拍

喜大普奔的端午节来啦,你们以为小编会说些啥?

划龙舟?


吃粽子?


假期闲暇之余,就让小编与列位边吃粽子边来聊聊端午另有什么讲求吧~


列位先来猜猜,端午的“午”是指什么?

想必你们也已经猜到谜底了,谜底是A:“午”月,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解读。

▼端午亦称端五,“端”的意思和“初”相同,称“端五”也就如称“初五”;端五的“五”字又与“午”相通,按地支顺序推算,五月正是“午”月。


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:午,即逆反。在地支中,“午”代表五月,这时地里的阴气逆反阳气,从地面冒出。


相传,“端午”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存在。在其时,人们普遍以为五月是毒月,五日是恶日,即恶月、恶日,因此说,端午最早是作为“恶日”来过的。听说,端午节源于古代的避“恶日”,每至此时,黎民难免焦虑不安,也因此,子女人们最先以物来辟邪,祈求平安。

善伯洞石、高山石古兽把玩套件福建东南2014春拍

玉粽袭香千舸竞,艾叶黄酒可驱邪。骑父稚子香囊佩,粉俏媳妇把景撷。

诗中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古时端午黎民吃粽、赛龙舟,悬艾、饮黄酒、佩香囊驱邪的民俗风情。提及端午辟邪保平安,小编又有许多与各人一起分享的事啦!




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菖蒲或镂或屑,以冷酒。”蒲酒味芬芳,有爽口之感,厥后又在酒中加入雄黄、朱砂等。明谢肇淛《五杂咀》:“饮菖蒲酒也,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。”



端午节又称“浴兰节”,据《礼记》载,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。昔人五月采摘兰草,盛行以兰草汤沐浴、除毒之俗。屈原《九歌·云中君》: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。”南朝梁人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云:“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。”此俗撒播至唐宋时代,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。





钟馗,姓钟名馗字正南,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,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"唐·赐福镇宅圣君"。在汉族民间,跳钟馗的传统历史悠久,听说在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。黎民们每年端午节都要“跳钟馗”,以求赐福镇宅,保佑平安。




《民俗通义》有记:“五月五日,赐五色续命丝,俗说以益性命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载:“以五彩丝系臂,名曰辟兵,令人不病瘟。”也有将五色丝线称长寿缕、续命缕、辟兵绍、五色缕、朱索等。






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主要内容之一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“卫生节”,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,挂艾枝,悬菖蒲,洒雄黄水,饮雄黄酒,激浊除腐,杀菌防病。


《岁时广记》卷二十二“采杂药”引《荆楚岁时记》佚文:“五月五日,竞采杂药,可治百病。”后魏《齐民要术·杂记》中,有五月捉蛤蟆的纪录,亦是制药用。厥后有不少地域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,其源于汉代“蟾蜍辟兵”之传说。



讲了这么多,想必列位看客也有点乏了,下面就让小编给各人讲则笑话轻松一下......
先生
同砚们,你们最喜欢哪位诗人啊?
屈原!!!

熊孩子
先生
为什么呢?
由于其他诗人都给我们留下背不完的诗,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假期

熊孩子
先生
......




五月初五,小编与您邂逅于此,闲话端“午”,让我们一起招招手离别初夏时光,迎接接踵而至的盛夏。愿炎炎夏日,你我各自安好,小编在此祝各人端午快乐!

今日荐读


寿山石中奇异的征象——银包金对话国级大师林飞:抛去浮华 回归武艺“鬼子六”的一对田黄章,为啥克价二十万?寿山石镌刻圈中的“家族气力”——“林氏家族”篇“真花独步”,美不胜收!2016林飞作品展,本周即将拉开帷幕



↑长按二维码关注寿山石文化网

▼点击【阅读原文】进入微商城 购藏寿山石珍玩 上一篇 听读美文——端午节杂说
下一篇 唐诗宋词里的端午习俗
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,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,谢谢合作!


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,还可以关注微信哦~